学院简介

人文与艺术学院简介

人文与艺术学院的前身,是1984年设置的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秘书教研室,1985年成立秘书系,2001年更名为人文系。学校于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次年人文系更名为人文学院。2015年,学校将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中心设在人文学院,学院更名为人文与艺术学院。2022年,学校成立美育教学部。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人、博士30余人,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7000余名。2023年,学生第四支部顺利通过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教工第二支部先后入选全省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2023、2024年,学院党委获学校“先进党组织”荣誉。杜莹老师荣获2023年第四季度“宁波好人”、“浙江好人”,荣获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喜迎建校40周年,校友捐赠设立“绿脉学乐奖助基金”“忻志伟创新创业奖教金”。

学院下设中文系、新闻传播系、工业设计系、文化产业管理系、城市管理系及大学语文与人文素养教学部、人文与艺术学院实验实训中心、美育教学部。现有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工业设计、文化产业管理、城市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等6个本科专业。2024年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院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奋力在工科院校办有特色的文科。

教学工作

在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指导下,对接“文创产业”建设专业集群,推进“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的”三链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形成“文化挖掘—创意策划—视觉呈现—科技支撑—市场运作—文化传播”的全过程链条。建设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学科建设

学院依托吴志强城市生活创新实验室、“一老一小”发展研究院、宁波市基层社会治理基地、未来社区研究中心、斯洛文尼亚研究中心等,建设文工交叉的跨学科平台。传声童传统文化社科普及基地获批第十一批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宁波市传统文化智能传播研究基地获得新一轮市级社科基地立项。《漫话国宝》系列科普图书获2023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22年7月,“一老一小”发展研究院成立

对标“基础技能—综合能力—产业能力—创业能力”四个阶段的人才培养,建设数字创意工坊(基础实验平台)、吴志强城市生活创新实验室(跨学科综合能力平台)、师生十大工作室(产业实战能力平台)、文创园双创平台等四大平台。建有朝画夕食工作室、阳明文化研究所、地方文化研究、留形设计工作室、文化创意与会展工作室、右耳边工作室、啊!影匠工作室、斜杠设计研究工作室、留形设计工作室、多维设计工作室等十个师生工作室/研究所,集课程教学、应用研究、创意设计、学科竞赛于一体,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创作空间,实现从“重教”到“导学”的转变,能更好地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2022年9月,吴志强城市生活创新实验室揭牌成立

2023年学院获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1项、省部级课题立项5项、厅市级课题立项12项。横向项目立项45项。发表B1类论文5篇、B2类2篇、C类11篇,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2项。出版著作18本(专著17,编著1)(国内一级出版社7部)。2024年,获得省部级课题立项6项、厅市级课题立项13项,横向项目22项。发表A+类论文1篇、A类2篇、B1类3篇、B2类1篇、C类11篇,出版专著3部、编著7部、古籍整理1部,获省部级应用采纳成果4项。

国际化建设

开辟中东欧国际合作新赛道,成立全国首家斯洛文尼亚研究中心(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连续承办浙江-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论坛暨浙江-中东欧国家教育智库联盟年会。印发《斯路季风》读物。

2024年5月,举办浙江-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论坛暨浙江-中东欧国家教育智库联盟第二届年会

美育教学部

面向全校开设二十门美育课程,活跃于学校文化艺术活动。2023获世界合唱节银奖、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联合承办第十届阿拉宁波摄影节开幕式,获得人民日报和新华网等央媒报道。2024年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荣获优秀组织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2023年11月,第十届阿拉宁波摄影节开幕式在我校举办

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科竞赛含金量越来越高。2021年,“夏小满——文博历史新表达的创新者”斩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最佳创意奖,并晋级全国三强排位赛。《如梦令·清风佳人》获得2021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一等奖。2023年,“不为繁华易初心一一探寻雷锋精神传承的新时代答案”在“挑战杯”中获得红色专项赛道国赛二等奖。2024年,“传声童——中东欧华文教育产品的创新者”,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银奖;《“草木之韵”文旅包装设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展;《豆腐乡里话乡愁》荣获“创青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主体赛金奖;《再逢东极》在“钱江杯”第三届浙江省大学生短视频大赛中荣获本次大赛唯一特等奖。

在国际iF大奖和红点大奖,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省大学生广告创意设计竞赛、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省大学生摄影竞赛、省会展策划创意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

2021年,夏小满斩获“互联网+”全国金奖、最佳创意奖、晋级全国三强排位赛

“彝情艺梦入凉山”实践团荣获2023年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23年考研率达到17.18%。2021-2023年连续获得学校新生红歌大赛一等奖和最佳风采奖。2023年,国家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6项、省级2项,学生发表期刊论文9篇,申请专利2项。

2020年,广告学专业毕业生赖麒光留下最美毕业礼物——一份特别的毕业设计 ——《宁波工程学院植物图鉴》,被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媒体广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