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身边好人,嘉奖凡人善举,1月15日,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云南省大理州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3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其中,我市一人入选,系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杜莹。
杜莹入选助人为乐好人。
1982年出生的杜莹从事艺术史教学十余年,授课时,她发现不少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有限,对中式审美一知半解。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她开始探索用“动漫+百科”的方式,创作讲述国宝及其背后故事的《国宝漫画说》。这门课程上线后,有近万人选课并点赞,成为精品课程。
为了让传统文化更有趣、多元,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杜莹创作图书时反反复复改稿,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张图都认真核对和考证,有时一张图就会改上几十遍。她用了7年时间,出版《漫话国宝》系列丛书12册,发行量超100万册,成为中小学馆配图书,同时面向84个国家65000多所图书馆,输出中国传统文化。如今,她带领的团队已创作47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传统文化漫画图书,向青少年群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二十四节气地板拼图大书》受邀参加博洛尼亚世界童书展,在海内外拥有百万读者。
杜莹在创作中。
尽管创作繁忙,杜莹时刻不忘回馈社会。近年来,她开展公益讲座,进行流动科普,足迹遍布7个城市、42所小学及36个乡村。一次去村里给孩子们做科普活动时,一位老人吸引了杜莹的注意。老人在后面听得特别认真,还用手机拍,后来知道是他的孙子因腿伤不能来,但小朋友很喜欢看央视的国家宝藏,村里又难得有科普活动。得知这一情况后,杜莹特意跑到小男孩家里,为他一个人又上了一次课。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杜莹常说:“看到孩子们眼里的星星,一切付出都值得。”
“传统文化虽然有传统两字,但并不是陈旧枯燥的,它不断散发着魅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力量。”杜莹说。
还有一次,在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的途中,杜莹遇到了一个七八岁的彝族小姑娘,小小的个头背着近50斤的土豆背篓,热情地带着团队采风。后来,杜莹了解到小女孩的母亲已经去世,父亲是残障人士,家中还有弟弟妹妹,她小小年纪就承担起家中重担。被这个彝族女孩的热情和乐观深深打动,杜莹打心底里想做些什么。“我想我擅长的还是做一些好的文创产品,带动他们的旅游产业,也能把彝族的民族特色推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喜德。”杜莹说。
在喜德,杜莹和团队看到了彝族传统手工艺彝绣的精致秀丽,感受了彝族火把节的热闹非凡。为助力当地文旅宣传,杜莹与她的“彝情艺梦入凉山”社会实践团队,多次前往喜德采风,最终设计出一组喜德特色的IP形象。其中,一个小女孩形象则来源于杜莹遇到的彝族小姑娘。同时,团队创作出一套凉山特色IP场景图。通过这次实践,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与当地产业“嫁接”“融合”,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再添一把火。目前,团队和当地确定了下一步合作计划,免费为当地设计旅游手绘地图、旅游手册,创作彝族故事绘本、农特产包装设计等文创产品,为讲好凉山故事尽自己的一份力。

杜莹生活照。
“很荣幸能够上榜‘中国好人’,它不仅是一份荣誉,对我来说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会更加督促我坚持做下去,让传统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杜莹如是说。
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7873521e4b0b67c624c60f2&modeTyp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