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李宜春院长在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工作会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4-06-24  来源:   作者:人文学院  责编:  

各位老师:

本学期我们人文学院圆满完成各项各自任务,一些工作亮点频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代表党政班子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总结成绩,发现不足,做好今后工作,我今天主要谈两个问题。一是本学期主要工作总结与下学期主要工作思考。二是学院发展定位思考。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总结与下学期主要工作思考

    (一)教学工作

    1.顺利完成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订工作

坚持高素质、创新型、专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趋向。素质生化能力,能力体现素质。既注重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如汉语言文学(高级秘书方向)增设了中国古代文论这样的旨在提升综合理论水平的课程,文化产业管理、城市管理专业则开设了城市形象设计与营销这样的特色课程而五个专业基本都开设了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这样旨在提升就业能力的课程。

把人文、创意、管理作为几个专业的三大公有特色。几个专业普遍新设一批培养人文精神、创新创意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课程。

专业之间资源共享、课程互通。五个专业基本都开设管理学、社会调查方法、公共关系学、文化创意产业学、创意策划学、中外艺术史、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做到专业融通发展。院通课程比例大幅提高,占到了约20%。

还有就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既充分听取各任课老师、各教研室的意见,发挥教师的特长,又注重发挥学院层面的统筹协调作用。

此次修订制订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趋合理,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了蓝图基础。这一工作涉及到教师任课课程的变化。大家顾全大局,不计小我,克服阵痛,一切为提高教学质量为旨归,表现出较高的风格和较强的适应力。

2.开展说课活动

共有6位教师分别从教材介绍、大纲设计、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创新之处等对7门课程进行说课。具体为刘小凡的《创意策划学》《文化产业管理学》、肖荣春的《公共关系学》、吕瑾的《社会调查方法》、祝伟的《人力资源管理》、翟新格的《应用写作》、白金龙的《市场营销学》。6位教师展示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积累和创新,体现了他们对于教改和课改的积极探索。在场教师对于每位教师的说课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核心工作,学院今后将继续加大对于教学的重视力度。下学期准备立项10个左右课程改革项目。

3.出台加强毕业论文管理的意见。

(二)科研工作

1.制定《人文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0)》。

人文学院的学科建设格局是:发挥学科的龙头带动作用;整合资源,重点建设校级重点学科--“城市社会学”,积极培育院级学科--“文化创意产业学”,扎实推进宁波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地建设,早日将“城市社会学”建设成为市级重点学科,将“文化创意产业学”建设成学校校级重点学科。

2.完成宁波市基层社会治理社科基地2014年项目开题工作。

3.组建文化创意产业学科团队。

分为五个方向。下学期要实质性开展工作。下学期估计城市社会学学科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将正式启动建设和考评工作。

4.制定了《关于人文学院加强科研、促进教改工作的意见》。

决定每年培育一批科研课题、教研课题和教材立项,对重点论文和普通论文分层资助。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了202014-2015学年的学科建设立项。经过粗略框算,需要资助经费7万左右。

5.举办学术讲座。

邀请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处处长洪云到学院做讲座,题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强市建设》。邀请浙江省流动人口办公室督查调研处领导来校做讲座。下学期还要加大专家讲座工作力度。

6.积极组织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

上半年学院教师共申报各类纵向课题53项,横向课题5项。以课题申报促进学院学科队伍组建和学科方向凝练。如组织智慧工业设计的课题申报,促进工业设计学科方向积极服务宁波市制造业产业升级。积极探索跨学院和跨学科的研究合作机制。

7.实验室工作稳步推进。

完成富媒体设计实验室和人机工程试验室建设工作。申报2014年学院实验室建设的年度购买计划30万元。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工作,加强实验设备课内使用登记和精密贵重设备使用管理。

(三)学生工作

1.今年毕业学生、获得学位学生共323人,只有两位同学需要延学,在全校情况是较好的。共有12人考入国内研究生,2人考上国外研究生。下学期要制定加强学生考研、考公务员工作的意见。

2.探索对于优秀、特色学生的特殊培养方式。在实施合协号导师制的基础上,再遴选20%左右的学生,实施人文号导师制。目前约1/4的学生被纳入。

3.加强课堂考勤,严格执行制度。

4.首次进行学生科研项目开题报告会。包括3个省级推荐项目、7个校级推荐项目和14个院级项目。旨在督促学生培养科研意识,熟悉科研规范,提高科研水平,提高学习能力。

5.首次进行学生创新社会实践项目策划评审会暨开题报告会。今年共组建项目团队32支,涉及社会调研、社会服务、专业训练、生活历练等多方面。下学期要组织好学生社会实践项目、院级科研立项结题验收工作。

6.成功举办第十届人文风采节,包括系列活动,学院文化品牌建设得到加强。

(四)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院文化品牌建设。

参加宣传部组织的外出考察;提供王阳明雕像方案;提供路桥楼命名方案。

受学校的启发,我们也突出人文、创意、管理这三大特色,凝练人文学院的院铭,即“人文化育、创新成务”,把“人文濡养、家国情怀”明确为生训。

二、对学院发展定位问题的粗浅思考

(一)认清、坚持学校的发展定位不动摇。

建设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大学,是学校目前明确的发展定位。无论大学如何转型,什么型的本科大学,培养的都应该是有素养、有思想、会创新、能适应、可就业的人才,即高素质、创新型、专门性人才。高素质,是指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型是指善于思考和创新;专门性,指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和就业能力。

这是大学教育与专科、中专教育的显著区别。教育部最近有一个限制: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这恰恰说明本科与专科、中专办学定位的差异。

    (二)辨证对待各种关系

下列几个关系都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应当简单地视为对立。

    1.理论教育、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关系。

2.学科与专业的关系。有一种提法是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我想这个说法不是说学科不重要、只有专业重要。这主要是指专业设置的问题,要求专业更具有社会、市场导向。因为目前本科专业的设置,基本是按照二级学科的框架来展开的。

3.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科研是龙头,教学是中心。象我们这样的学校,要提倡能直接服务于教学的科研。

(三)少谈“主义”,多研究问题

应该说,目前我们学校、学院的建设方针整体是符合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大学的目标的。所以,我们眼下要脚踏实地,“按既定方针办”。

因为如有变化,也不外以下几种可能。一是学校范围的专业调整,如果涉及到我们学院,那么最直接的就是中文专业问题,而我们有秘书学方向的积累;二是人才培养体系、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包括课程设置中技能与理论课程的协调问题等。而我们在这些方面的积极探索也是从未间断的,成果也是丰厚的。

《菜根谭》有云:“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无碍悟出有入无之机”。我想我们只要整合资源,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应变无方,与时俱进,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性人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四)学院发展定位概括

人文学院要早日建成在公共管理、文化创意领域专业和学科特色鲜明、优势显著、颇具区域性影响的学院。

 

上一条:挥手自兹去 萧萧斑马鸣--李宜春院长在人文学院2014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下一条:教师代表、毕业生代表和在校生代表在人文学院201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