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宁波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地”近期开展集中调研

发布时间:2014-11-25  来源:   作者:人文学院  责编:  

2013年底,人文学院申报的“宁波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地”获得宁波市社科院(市社科联)批准成立。2014年基地研究项目为“统筹与扁平化:宁波行政体制创新研究”。为顺利完成项目研究,基地积极开展实地调查,广泛听取政府部门意见,基地首席专家、人文学院院长李宜春教授带领基地课题组成员,分别赴象山县网络舆情会办中心、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赴慈城镇、象山石浦镇等地开展集中调研。

2014年9月18日,课题组成员到象山县网络舆情会办中心调研社会治理体制改革问题。该中心的创办是象山县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之举,2013年入选省公共管理创新十佳案例。该中心着力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县投诉中心、县长电话受理办公室、县舆情信息中心(县委宣传部网宣科)、象山港网站、81890象山分中心(65786578服务中心)和县公安局网警大队等6个单位的职能和人员,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24小时受理有关工作效能、工作作风、民生服务等方面的投诉反映和咨询服务。

9月25日,课题组成员到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调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交通委有关处室向课题组成员介绍了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背景,重点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网上审批、建立清单,明确窗口办理事项,和各县、市、区对接简政放权。指出了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何确定哪些权限可以取消、合并、下放、转移,如何培育社会组织参与行政审批管理等。

10月11日,课题组成员赴江北区慈城镇政府调研扩权强镇和小城市建设问题。该镇分管领导向课题组成员介绍了慈城镇作为宁波市卫星城镇试点的背景及过程。试点之前,该镇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管理层次多、审批时间长、财力薄弱、执法难度大等问题。通过改革,慈城镇优化了机构设置,承接了许多区级的管理权限,扩大了资源要素支持,克服了小马拉大车的体制束缚,激发了活力,有利于小城市建设。

11月10日,课题组成员赴宁波市发改委调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扩权强镇等问题。该委分管领导向课题组成员介绍了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情况,梳理了发改委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所做的探索。发改委当前着力打造“阳光发改”,在网上主动“晒出权力”。按照“简政放权、批管分离、强化监管、强化服务”的原则,归并内设机构审批职能,实现90%以上的事项在行政审批中心窗口既能受理又能办理。同时介绍了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行政审批改革要避免机械的减少流程、环节、时限,最重要的是要政府不越位、不缺位。该委分管领导介绍宁波市小城镇发展情况时说,该项改革主要着眼于放权,扩大小城镇试点的行政审批权限,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宁波市域宜居宜业的小城市。 

通过集中调研,课题组成员深入了解了宁波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完成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各子课题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还开展了单独调研,确保高质量地完成研究课题,为宁波基层社会治理发挥智库作用。

上一条:宁波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史斌博士到我院交流讲学 下一条:人文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到宁波和丰创意广场调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