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网讯 2018年12月5日下午民俗学专家陈趣联先生应邀来到我校,进行了一场题为《民俗文化资源实践应用方法论探讨》的学术讲座。陈趣联先生是浙江省慈溪市非遗办主任,慈溪市民间艺术中心主任,宁波市人社局认定的A级专家,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浙江民协、浙江科普作协、浙江曲艺协会会员,慈溪市社科院理事。首先主持人严红彦老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嘉宾和主题,介绍到陈趣联先生多年从事民间艺术研究和收集,研究的课题和论文曾经在文化部公共文化课题研究获优秀奖。随后,陈趣联先生在热烈的掌声中,围绕生活中细小的民俗文化现象开始了他的讲座。

陈趣联先生指出:“发现可以说是民俗文化资源实践中最重要的一环。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成就靠发现,李四光的成就靠发现,我们民俗学者的成就也是靠发现。多问为什么,带着问题去发现是一条捷径。”民俗既是生活中存在的细微小事,也是老一辈诉说的点滴往事。陈趣联先生以他生活中的实例印证了这句话。

作为大学生必须在大学里积累基础知识,课堂上认真学习,但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需要利用学校这个平台,利用互联网这个渠道,广泛了解,这是陈趣联先生对同学们的劝诫。最后,陈趣联先生也表达了他对同学们的期望:“民俗学前途很大,古村落保护、休闲农业、旅游企业、非遗保护都需要民俗。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把工程学院作为民俗学的基地,像北师大、山大、华师大那样,把钟敬文、乌丙安等先生的事业在学校里继承下去。”

本次讲座激发了本校学生对民俗文化现象的兴趣,提高了对学生对民俗文化资源实践应用方法的认识。讲座结束后,部分学生向陈趣联先生就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最后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