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在文化的土壤里深犁拓进——人艺学院服务地方文化纪实

发布时间:2020-07-09  来源:人文与艺术学院   作者:人文与艺术学院  责编:人文艺术学院公卉  

在文化的土壤里深犁拓进

——宁工人文与艺术学院服务地方文化纪实


今年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风靡全国。敦煌市委书记陈炎人也加入了直播队伍,其中带的一样“货”,便是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杜莹老师的作品《漫话国宝·敦煌莫高窟》。杜莹是学院发挥学科、人才、科研优势,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优秀代表,在人文与艺术学院,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

延续文化血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

杜莹的书籍能够得到市委书记的推荐,师生们都不太意外,因为杜莹和团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已经火遍海内外了。

《漫话国宝》系列丛书的创作始于2018年,那年暑假,杜莹带着上小学的女儿,去了北京、河南、陕西,20天逛了18个博物馆。游学过程中,学历史出身的杜莹渐渐发现了问题:“文物放在博物馆里,本身是冰冷的。你必须要了解它所承载的背景故事、社会文化、历史事件,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杜莹决定用有趣的“动漫+百科”的方式,来讲述国宝及其背后的故事,这就是《漫话国宝》系列的由来。

《漫话国宝》目前已出版9册,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让杜莹和她的团队骄傲的是,“漫话国宝”系列2019年码洋过千万,上半年发行量破30万册,加印4次,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唐史专家葛承雍等联袂推荐,入选“十款深受孩子喜爱的卡通书籍推荐”,京东首发独家单日预售破万册,荣获桂冠童书、年度影响力图书等大奖。

杜莹和她的学生团队在敦煌收集《漫话国宝》的素材

杜莹热爱传统文化,在高校长期从事艺术史方面的教学。在悉心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杜莹逐渐找准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开始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除了《漫话国宝》外,她创作的二十四节气系列也广受欢迎。2018年3月,《二十四节气地板拼图认知大书》出版了,这本书一出版就被带到了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亮相。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名气可是响当当,是业内人士公认的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儿童书展。在这场重量级书展上,杜莹上台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发布会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王刚毅副局长特意过来对杜莹说:“我觉得你们的东西特别好。”杜莹热爱美食,曾经写过一本书《二十四节气的味道》,记录和女儿一起动手做一道符合时令的美味。这本书历时2年完成,一经出版便被评为2019年度羊城十大好书。

现在的杜莹很忙,但是乐在其中。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系列图书《漫话成语》、《漫话国宝》系列下一册等都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与国家图书馆、敦煌文创等合作开发“百子图”、“留念敦煌”艺术宝盒等系列文创产品,一些已经投放市场;运营3年、粉丝十万的原创公众号“朝画夕食”影响力越来越大,与爱奇艺、优酷合作推出的《朝画夕食》亲子美学视频,爱奇艺累积播放量超过500万。

守望精神家园,做地方历史文化的拓疆

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吕瑾,是一名从教30多年的资深老教师,她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不仅被媒体报道,还有多家出版社伸出橄榄枝,表示了出版意愿。那么,这份特别的作业是什么呢?

“这是我给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要求他们春节期间陪长辈聊天,记录下家族往事,形成家史村史。”吕瑾多年来关注口述史,在教授《社会调查研究》这门课时,受美国一个教学案例的启发,萌生了给学生布置口述史作业的想法。

虽然不情不愿的做这份寒假作业,但学生们很快便享受甚至沉浸在作业里了。“奶奶老了,如果没有这个采访的机会,我不会知道这个年过七旬的老妪曾经经历过什么……”学生周芙波在文中写道。学生黄诗佳有着同样的感受:“外公把他能记住的,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都告诉了我,这段祖孙相处的美好时光,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当中。”

也有学生疑惑地问吕瑾:“爷爷奶奶没有辉煌的经历,甚至连职业都没有,这样普通的一个人,该写什么呢?” “皱纹里都藏着故事。”吕瑾的回答深深打动了学生。

班里31个学生,寒假之后完成了31个家族故事,12万字,它被媒体称为宁波“最温情寒假作业”。 吕瑾将学生们的作业打印成册,并取名《岁月如歌——汉语15级(秘书)口述作品集》。“我花了整整一周时间仔细看完了每一篇,中间数次感动落泪。”吕瑾说。

吕瑾带学生赴企业实践调研

口述史作业的成功极大鼓舞了吕瑾,当年暑假,她又带着学生分组采访了17位宁波职业女性,记录下宁波职业女性的故事。此次记录的老人都是在1949年前后入职,是新中国这一段历史的亲历者,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已经97岁了。“那个年代的职业女性少有人关注,很多人已经作古,再不记录就晚了。”跟时间赛跑记住这段历史,是吕瑾做这件事的初衷。采访和整理记录花了2个月时间,最终形成将近20万字的文稿。

受宁波市妇联委托,吕瑾带领宁波工程学院课题组开始编撰《宁波妇女运动史》。历经5年多的努力,《宁波妇女运动史·第一卷(1921-1949)》、《宁波妇女运动史·第二卷(1949-1978)》陆续成稿出版发行。该书史实记载与口述记载互为补充,课题组先后采访了10位当年的妇联干部。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顾卫卫对课题组的研究高度认可,“完整梳理了宁波的妇女运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历史。”

宁波市文化研究工程是由市社科院组织,整合宁波市社科界研究力量,旨在加强宁波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大工程。其研究成果中的历史名人研究系列,便有人文与艺术学院几位老师的汗水。

“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四明史氏家族是宁波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家族之一,陈恩黎教授所著的《四明史氏家族》一书通过对这个家族在政治、宗教、道德以及文学等领域的描述,让人看到了南宋四明(宁波)地区一个极为生动的侧面。陈莉萍副教授、陈小亮博士合撰的《宋元时期四明袁氏宗族研究》,立足地域文化,清晰地展现了袁氏宗族兴衰起落的历史际遇,反映了这个宗族的主要文化品质。孙欣博士独著的《清代余姚邵氏家族》,记录下邵氏家族曾经的过往和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宁波文化底蕴深厚,离不开历代名门望族所做出的贡献。”陈莉萍说,“这些从江南水乡四明走向文化中心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学养、胸襟、精神丰富了历史文化,也激励着后学。”

着眼协同文化,做服务地方发展谋划

人文与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吴玉霞博士,长期活跃在城市公共服务、社会治理领域,是宁波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担任着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理事、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理事、宁波市老年学学会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

当前,宁波已迈入“超老龄化社会”,每4名户籍人口中,就有1名是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供需矛盾凸显,养老服务问题日趋严峻。

2016年11月,宁波市发改委、宁波市民政局联合发布了《宁波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负责该规划主笔起草的,便是吴玉霞。

“规划提出了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建立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等5个主要任务,目前看来都实施得比较好。”吴玉霞介绍道,“如何让养老成为一件幸福的事,规划引领很重要,希望宁波养老服务业不断向专业化、特色化、社会化发展。”

今年,吴玉霞又承接了宁波市“十四五”时期的三个市级规划,分别是民政事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和残疾人事业规划,“事关民生的事情都是大事情,希望通过我们的智囊作用为宁波的民生福祉出一份力。”

吴玉霞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城市管理大赛屡获大奖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各大城市的发展,中国有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人口高速流动增强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但也产生了大量社会问题,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吴玉霞因为与地方政府在流动人口、社区治理、社会工作等实践领域有长期深度合作经验,担任了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社会流动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的报告执笔人,历经四年的艰辛努力,终于顺利结题,并获得科技部专家好评。

“社会流动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通过发展型社会流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基本趋势。”吴玉霞说。该项目研究重点关注了我国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大规模劳动力人口流动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并对这一问题给予实质性的理论和实践关怀。“我们呼吁给流动人群生存和发展的双重机会,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已经成为宁波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以去年的文博会为例,有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个团组、1000余家企业参展。人文与艺术学院的肖荣春教授,已经连续两年主持“宁波文博会的调研与评估”课题了。课题组所做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调研国内外同类展会的做法,为文博会的策划、招展、招商、传播等提供决策参考;每届宁波文博会展出之后,对展出效果进行评估,提炼经验、找出问题。

除了宁波文博会,肖荣春还多年主持或参与上海国际艺术节、宁波尼斯国际嘉年华等的策划、调研、评估等业内课题,参与《会展蓝皮书》撰写,为相关大型文化传播活动的改革创新提供决策参考。“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由文化部主办、上海市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艺术节,举办时间长达一个月,活动规模宏大,调研评估难度非常大。”虽然工作艰辛,但是能够为如此高规格的文化盛宴出一份力,肖荣春倍感欣慰和自豪。

留住一片乡愁做乡村文化产业的推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文化产业是文化振兴的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宁波工程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王玲、严红彦等老师,借力国家政策导向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前沿优势,在乡村文化产业方面闯出了一片天。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老师带领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国(宁波)文博会

荷塘秋月、黄菊龙岭、林染宋桥、灵佑古庙、平沙雁落、清水碧潭、史诏墓茔、书香梅院,美丽的名字配上古色古香的诗画,惊艳了古老的乡村,这是王玲师生团队为绿野村打造的“绿野八景”。

“我们在乡村文化方面做得比较有特色的是乡村墙绘设计和旅游手绘地图,因为口口相传,现在找我们的村庄越来越多了。”王玲介绍道。除了绿野村八景外,岭南村八景、下水村十二景等也已经完成。一墙一风景,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当经过岁月沉淀的村庄遇上了艺术墙绘,地方自然之美与人文艺术之美相互交融,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

手绘地图是旅游目的地独特文化的载体,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乡村对手绘地图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现在王玲他们已完成了宁波东钱湖东西村、城杨村、殷湾村、俞塘村四个村庄的手绘地图绘制工作,并公开发行。

除了微观设计外,帮助乡村开展宏观规划也是王玲、严红彦等人的重要工作。他们先后帮助宁波鄞州区东钱湖镇、奉化区尚田街道和雷山村、宁海县前童古镇等完成4个旅游规划,接收委托为9个村庄完成了文化资源调查,帮助东钱湖东西村、城杨村、殷湾村顺利获评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

艺术改变生活,做经济文化发展的牵引

可爱的小动物、带角的太空小人、怒放的花朵……一个个精致的黄金饰品闪耀着美丽的光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些金饰的设计者,便是人文与艺术学院斜杠设计研究工作室的师生们。该工作室2019年开始和科尔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500多款黄金首饰的设计,其中部分产品实现量产并开始销售,销售额已经突破400万。公司今年与学院再次牵手,第二次合作签约。工业设计专业的王建立老师是该工作室的负责人,他介绍说,工作室从去年9月至今,服务社会合同签约超30万,累计横向超110万。

王建立指导学生设计的作品斩获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一等奖

宁波市正在如火如荼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公益广告是“文明宁波”系列创建活动之一,如一盏明灯点亮了文明之城。受宁波远见传媒有限公司委托,斜杠设计研究工作室今年承担了宁波文明城市公益广告规划和设计课题。工作室对宁波6横6纵主要街道进行道旗、公益景观小品设计。围绕宁波“四知”精神的丰富文化内涵,工作室设计了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等四组公益景观小品。作品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双方签订了长期合作的战略合同。

成绩的背后是师生的汗水,10多名学生在指导老师王建立和高晨晖的带领下,几乎日日夜夜都泡在工作室,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除去上课时间师生们基本都会在工作室进行专业学习、项目讨论等。工作室和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学们真题真做,企业的难题便是同学们的毕业设计选题。学生赵宇轩的毕业设计作品是“绿篱修剪机使用交互改进设计”,该作品便来自于泰利机械有限公司委托工作室的横向课题,师生们设计的2款方案已处于模具开发阶段,即将投产。来自企业实际案例的亲身体验和设计制作,使同学们获益匪浅,对于未来大家信心满满,“设计永远在改变,我们要拥抱改变。”

上一条:人艺学院举行审计整改专题会议 下一条:学院召开党员大会隆重纪念建党99周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