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网讯 2021年,我院在各项学科竞赛中取得重大突破,获得国家级、省级一等奖共11项,创造人艺学院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以赛代练,以赛促教,为鼓励更多师生积极参与到各类竞赛中,3月11日,我院在西一407召开学生科创竞赛指导经验交流会,学院特邀去年指导学生获得国赛和省赛金牌的杜莹、王浩、严红彦、邵琳等老师为与会师生分享经验、答疑解惑,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红主持。
杜莹分享了她们团队参加“互联网+”大赛的经验和感受。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她带领的“夏小满——文博历史新表达的创新者”项目一举斩获了全国金奖、最佳创意奖,并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成功晋级全国三强排位赛。殊不知成功得来绝非易事,“夏小满”项目已三次参赛,从止步省赛到赢得国赛金牌,经历修改126版PPT、撰写42版的答辩陈述、完成420个专家论题和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杜莹和她的团队付出了太多努力和艰辛。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正是对于教书育人的初心,对于传统文化传播的坚持,才能克服浮躁,甘于寂寞,取得不俗的成绩。关于竞赛经验,她总结了以下六点:一要注重选题。二要在设计商业的模式上大规模产业化,增强竞争性。三要讲好故事,以文动人。四要找到可以充分体现自身特点的典型案例。五要注重各个方面的细节。六要有足够的耐心。

王浩指导的参赛作品《如梦令·清风佳人》,在浙江省第九届大学生广告创意设计竞赛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选拔中斩获平面类一等奖,后经历重重筛选,最终登上了国赛一等奖的舞台,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他提出,要把教学科研与竞赛有机融合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参赛率,并且能将课堂所学呈现在参赛作品中。他表示,广告专业的学生并非艺术特长生,绘画基础相对薄弱,能够取得大广赛国赛一等奖实属不易。正是在绘画功底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更要以作品的创意与情感表达取胜,从创意方面多给学生指导。

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属于A1大赛,比赛内容与文科类学科特色十分契合。严红彦指导的项目《凤栖山岙,争魁逐耀——凤岙村状元文化旅游主题规划》获得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赛金奖,她直言,转行跨学科指导竞赛于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而在参赛过程中她和她的团队也收获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一要有前期准备工作的积累。二要将竞赛与学生的课程作业相结合。三要保证学生团队踏实肯干、有上进心。四要在主题选取方面做好把关。五要注重跨学科合作。

邵琳指导的项目《万物有灵,百宝有福——基于“百福”文化下的文创产品及旅游伴手礼设计》获得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赛金奖。邵琳仔细地为大家讲解了比赛的基本流程,材料准备当中的要点,以及评审环节中的侧重点,全方位增进大家对于此项竞赛的了解,干货满满。此外,邵琳还曾带领学生去百福岩村实地调查,走访当地村民,收集村庄传统故事,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村子,发挥专业特长促成乡村振兴项目年轻化、专业化,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科创竞赛为学生、老师们搭建了更多、更大的展示舞台。定期的经验交流更容易擦出思维的火花,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分享会圆满结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信人艺师生会在科创竞赛的道路上取得更多傲人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