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社会实践:博览文献,解读广告

发布时间:2018-07-16  来源:   作者:文/叶蓓 摄/王嘉琦  责编:人文艺术周申之  

校新闻网讯 7月15日,报纸广告调研小组其中三人在研究关于1931-1949年派克的《申报》广告时遇到了文献不足资料不全的问题,于是三人一同前往学校图书馆进行书籍的查找、借阅与解读,以助于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的完成。

1 图书馆一角

考虑到之前不太成功的寻找文献经历,此次小组决定当天九点一同从寝室出发去图书馆。到达图书馆后,成员们便开始分头寻找并且询问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各类相关资料与书籍的具体摆放位置。但是由于图书馆过大以及人员较少,无法找齐原本打算要借的所有书籍资料,三名组员便在中国知网上寻找大量相关的论文来阅读,并解析其中的内容以便于发现其他重要信息。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寻找,小组成员一共从图书馆借到了4本书,分别为《报纸编辑》、《广告通论》、《拯救报纸》和《新闻媒介》。成员们带着这些书籍回到了寝室进行分工与探讨研究。

2 借阅的图书资料

首先针对这几本书的基本内容,小组三人分工进行了阅读与筛选,保留了一些书籍相关片段进行摘录,三人各自摘录自己觉得有用的部分并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析。成员们聚集在一起,对今天所筛选的全部信息进行处理,方法是将派克广告进行裁剪整合并转换到电脑中,并且进行横向分析和纵向比较,能够更加清楚明了地展现派克广告的特征,以及它随年代的变化而逐渐发展的广告词和画面。

3 小组成员对借的的书进行略读

成员们先是提出问题,之后进行探讨,最终得出结论记录到电脑上争取尽早能够得到相应的准确成果之后其中一人做了一份简单的目录,将三人提出的要点整合起来,以及通过三人的讨论分析对书籍的摘要引言进行了二次修改。最后,小组三人通过网页寻找到了一些申报上的广告照片,三人合理分工,分别对照片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询问老师及其他小组的朋友,进行记录以及对实践报告的进一步解读在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同学们深深体会到“纸上得来终知此事要躬行”其中的含义。

4   对摘取的资料进行整合

此次的实践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但成员们不仅找到了资料与图片,还条理清晰地进行了摘录与修改,做到了学而思之,思而践之同时成功地记录了重要信息,并使小组成员更加了解此次的实践主题。希望之后小组组长可以引导大家明确具体要求,适应新的实践环境,正确解决问题。最后,小组成员也对今后的工作充满期待,并信心十足表示一定能不负众望认真完成实践任务。






上一条:社会实践:走近社区公共空间,品读社区文化魅力 下一条:社会实践:绘城市地图,学专业知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