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网讯 “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胖乎乎、红扑扑的面庞,略带微笑,身穿红色的花棉袄,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个名叫“梦娃”的小女孩的身影。11月27日,人文与艺术学院第四党支部组织的“传一份手艺,修一颗匠心”主题党日活动带着“梦娃”来到阳明书院,共同体验泥塑的体验制作活动。

来自文管181班的张思余同学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讲人之一,先从大家熟悉的橡皮泥开始。“同学们知道橡皮泥和泥塑有什么区别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在主讲人的帮助下总结出了泥塑的特点,拉近了与这项非遗技艺的距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以泥土为原料,用手工捏制成形,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2006年天津泥人张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自于泥人张工作室的林钢以河北省兴隆县半壁山镇的一个小女孩形象创作了2015年公益广告“中国梦·梦系列”主人公梦娃。随着“梦娃”的走红,背后的泥塑艺术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终于来到了同学们最期待的动手环节,在另外一位主讲人城市191陈雪儿同学的带领下,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制作起这位可爱的小萌娃“梦娃”,体验泥塑艺术的迷人魅力。捏、压、粘、接、修、刻,十八般技艺齐上阵,一团团陶泥土在同学们的手中变成了梦娃的身体、四肢、头部,羊角辫、齐刘海,不同形态的发髻更是让梦娃的形象变得生动可爱、栩栩如生。

来自文管192班的费晓雅同学说,“曾经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梦娃的造型,却不知道她背后居然有如此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原来非遗离我们并不遥远。”刻画梦娃的五官是最难的,文管191班万渝越同学表示,很难想象拇指大小的脸上各种表情被刻画得活灵活现,这背后的耐心细致、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百年梦,时代潮,齐努力,同奔跑。”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位中国人,积极投身于实现个人梦想、家国梦想,是我们每一位师生党员、积极分子的共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