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网讯 4月23日晚六点半,人文与艺术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在阳明书院举行了“一针一线绣党徽,一丝一缕悟红心”的党日活动。20名支部成员共同学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并亲手绣制了一枚党徽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刺绣以针引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上穿刺运针,以绣迹构成图案或文字,故又名‘针绣’。据《尚书》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在先秦文献中有记载‘素衣朱绣’之说。”城市191班的韩宁宁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刺绣的起源及发展历史。21世纪初,我国地方民间的刺绣陆续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18年我国已公布的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各种绣艺已经达到30余项。

文管191班的曹冬宁随后向支部成员介绍了党徽的演变历程,厘清了党徽和党员徽章的区别,耐心地引导支部成员按照穿针引线、裁剪布料、固定绣棚、描绘党徽的步骤做好绣制前的准备工作。一块白布,一枚细针,一圈黄线,方寸之间,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细心。随着绣针起落,丝线飞舞,一枚金黄色的党徽就渐渐浮现。


看似简单的图案,其实一针一线都有章法,饱含着支部成员对传承非遗文化的热情和对党组织的热爱。文管192班王雨欣说:“此次党日活动完美结合了传统手工艺和红色文化,形式新颖,通过亲手绣制党徽,不仅锻炼了我的意志和耐心,传承和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也让我有机会更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能为建党百年献上一份特别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