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网讯 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历时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田间小径、泥丸山路、巍峨雪山,这漫漫路途,靠的就是一双脚,靠的就是脚下的那双草鞋。

10月29日,人文与艺术学院第四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同学们回到85年前,找寻被编制进草鞋里的时代记忆。
来自文管192班的陈威狄同学是本次活动的主讲人之一,他从四个长征数字入手,结合影片,带同学们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600余次战役战斗、20余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近100条河流,频繁的行军作战、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物质条件让草鞋成了红军战士的必备品。

长征路上,红军指战员脚上的鞋成了磨损最快的装备。除了依靠战斗和打土豪获得的缴获外,基本没有什么后勤供给,这也使打草鞋成为指战员每天的必修课。
这堂打草鞋的技能必修课在主讲人城市191陈柯炜同学的带领下正式开课。分割草绳、固定支架、打结塑形,做好骨架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草绳上穿下挽,左右交织,一遍遍地重复这个动作,直到最后编制完成。即使是动作的重复,也依旧会遇到很多问题,城市201班的竺晨露同学表示,“虽然是简易版草鞋,但我一开始还是把草绳穿错了位置,手也在穿绳子时磨破了皮。”“虽然是简易版的草鞋,但还是做得手疼腰酸,而这样的事情却是过去革命先人的日常。”文管192班费晓雅同学发出这样的感叹,“拧好的草绳就是党心系人民凝心聚力的写照,从一根根干枯的稻草中,我体会出了深深的革命情。”长征是先烈战士们穿着草鞋用鲜血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正是他们的艰苦跋涉和浴血奋战,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长征永远在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让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