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艺术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教学工作 | 科学研究 | 党务思政 | 学生工作 | 实验中心 | 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活动中心 | 相关下载 | 招生咨询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正文
宁波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地简介
2014-02-25 00:00 人文学院 

宁波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地简介

 

201312月,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公布(甬社规办[2013]11号),“宁波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地”被立项为宁波市社会科学第三轮研究基地。

1、基地特色

立足宁波、放眼全国,研究宁波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基层政府行政体制的创新案例,动态借鉴国内典型城市经验,从而为宁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宁波基层政府行政体制创新提供决策建议,具有很强的服务地方发展的特色。

2、建设目标

建设成为宁波乃至全国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智囊库,为宁波社区治理创新和基层政府行政体制创新提供智力支持。通过一段时期的建设,将本基地建设成为在宁波市、浙江省乃至国内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建立本领域的专著、文献、外文文献、电子文献等专业素材库, 建立图书资料和情报信息网络,建立社会治理的“信息资源库”。

——通过为地方政府的咨询服务等方式,成为宁波市乃至全国基层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基层政府创新情报资料的“实践案例库”。

——通过整合全宁波市高校、科研院 所、政府智囊机构等协同创新体,建立宁波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专家智库。通过联系国内名院大所的知名专家,打造一个关注宁波基层社会治理和城市发展的“专家云智库”。

3、研究项目

一是李宜春院长领衔的“宁波基层政府行政体制创新研究”,研究内容有: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基层政府行政三权分设体制、垂直管理体制、地方党政领导体制、基层政府部门领导体制、政府区划与区域协作等方面的研究。

二是许义平教授领衔的“宁波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研究内容有:关于社区居民自治体制;区、街道和社区的职责分工;社区服务的供给;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工作;智慧社区建设;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合;村改居等方面的研究议题。

基地通过两个子项目的研究,试图构建一个关于“宁波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总体理论平台,在系统考察以宁波市为代表的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政府行政体制创新案例的基础上,对宁波如何进一步开展社区治理创新和基层政府行政体制创新工作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

4、建设方案

基地建设按照“整合资源、协同创新、创造精品、服务地方、培养人才”的原则,

——整合学院现有资源,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借助学校文科振兴计划,大力推进社会科学研究。借助学校“双合作”平台加强同国内名院大所的合作,协同创新。

——整合资源,形成一个协同创新体,建成一个开放式合作平台。以国家重大课题、高水平横向课题研究为纽带,以学术前沿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中心,与该领域在宁波市、浙江省、国内领先的研究人员,广泛合作,形成一个跨学科、跨组织的协同创新体,建成一个开放式的研究平台。

——实行开放的运作机制。实施基地负责人负责制,基地负责人负责基地建设的所有事务。配备精干、高效的专职管理人员。聘请首席专家,首席专家负责相关研究方向的具体研究计划的实施,由国内知名专家担任。基地核心成员由宁波工程学院和宁波市内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建立基地学术委员会,成员由省内乃至国内相关领域的一流专家组成,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本基地的建设方案、研究选题、指导基地建设计划的实施。实行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科研运行机制。

——建设一支专业研究团队。通过跟踪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组织相关研究领域科研活动及国际学术交流等,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学风、在全市全省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相关领域的“人才库”。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和学术会议,广泛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研究学者的联系和交流,将宁波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基层政府行政体制创新领域的新鲜经验传播到全国,积极营造关注宁波社会治理的良好氛围。

——加大调研基地建设。联系一批能够长期合作的创新实践基地,为本研究基地的建设提供动态的信息资源。将服务地方与社会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将服务地方与高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关闭窗口

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201号姚锦华教学楼
电话:0574-87616085  邮编:315211